我在创造什么?--从拔河比赛看领导力2014-09-26 02:33艾瑞克·考夫曼
“我在创造什么?”是每个领导者每天必须问自己的问题。从个人角度出发,这问题让你的选择与行动保持一致。从组织角度出发,这问题指引着你团队的选择。组织存在的目的就是聚集并利用集体的力量。集体产出比个人更高,集体力量聚集能产生风生水起的效果。所以集体的融合所产生的倍增效应很好地诠释了“整体大于个体之总和”。
然而,由于需要克制自我并强调考虑他人等高情商行为,团队合作也可能让人觉得有挑战性和令人沮丧。消极方面在于,团队合作让我们不能自动自发的彰显梦寐以求的个性。而积极方面在于,团队合作又能提供一个平台,并让我们能完成更有意义,更令人惊叹的成就。当所有人聚焦在同一点时,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!当每个队员同问“我在创造什么”,就会产生放大效应。通过集体专注在同一目标,团队就能凝聚起合力。
实际生活中,拔河比赛是利用合力的鲜活例子。这项运动完全免费,易于组织,而且极具竞争性。用鞋跟划条线,把小组分成两队,每队成员各抓住粗绳的两端,随着一声令下,两队开始拔河,双方的目的都是为了把粗绳拉过中线来获得胜利。通常最壮最大块头的队员会抓住绳子的末端,起到锚定的作用。作为大块头,我在拔河比赛中总是站在锚的位置,在这个位置,我可以非常清晰地观察我方以及对方的队员。观察中我最大的收获是,对于哪个队能赢得最终的胜利,体型,体重,力量等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。
一致性是取胜的关键。团队成员劲往一处使,才能累积力量。当我们的脊背,双脚和足踝都连成一线,方向一致,我们就同心协力。团结的力量使个体的贡献成指数级放大。我还记得当我在队尾充当锚时,非常期待对手不同步或者从不同角度使劲。因为哪怕就只有一个人偏离了角度,也会让整个团队陷入困境,难以取胜。
商业组织也是如此,各公司在包括市场份额,资源,人才等方面和同行进行拔河比赛般激烈的竞争。每个职能部门都是绳上的一只手。职能之间的协调不仅仅是抽象的术语,也是真实世界的要求。团队在操作层面就需要协同合作,假如研发部门南辕而生产部门北辙,整个组织就会步履维艰。
领导者身处众多“拔河”比赛中。由于众多因素牵涉着领导者的精力和注意力,专注于“我在创造什么”会有助于领导者有效决策。只有当你作为一个人,一个领导者和一个团队完全清楚“我在创造什么”的答案,整个团队的决策就很清晰。这个关注点就是你的愿景,你对未来的承诺,这些会指引着你的决策,你的关系和你的行为,铺设一条你独特的通往成功的路。
“我在创造什么?”是每个领导者每天必须问自己的问题。从个人角度出发,这问题让你的选择与行动保持一致。从组织角度出发,这问题指引着你团队的选择。组织存在的目的就是聚集并利用集体的力量。集体产出比个人更高,集体力量聚集能产生风生水起的效果。所以集体的融合所产生的倍增效应很好地诠释了“整体大于个体之总和”。
然而,由于需要克制自我并强调考虑他人等高情商行为,团队合作也可能让人觉得有挑战性和令人沮丧。消极方面在于,团队合作让我们不能自动自发的彰显梦寐以求的个性。而积极方面在于,团队合作又能提供一个平台,并让我们能完成更有意义,更令人惊叹的成就。当所有人聚焦在同一点时,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!当每个队员同问“我在创造什么”,就会产生放大效应。通过集体专注在同一目标,团队就能凝聚起合力。
实际生活中,拔河比赛是利用合力的鲜活例子。这项运动完全免费,易于组织,而且极具竞争性。用鞋跟划条线,把小组分成两队,每队成员各抓住粗绳的两端,随着一声令下,两队开始拔河,双方的目的都是为了把粗绳拉过中线来获得胜利。通常最壮最大块头的队员会抓住绳子的末端,起到锚定的作用。作为大块头,我在拔河比赛中总是站在锚的位置,在这个位置,我可以非常清晰地观察我方以及对方的队员。观察中我最大的收获是,对于哪个队能赢得最终的胜利,体型,体重,力量等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。
一致性是取胜的关键。团队成员劲往一处使,才能累积力量。当我们的脊背,双脚和足踝都连成一线,方向一致,我们就同心协力。团结的力量使个体的贡献成指数级放大。我还记得当我在队尾充当锚时,非常期待对手不同步或者从不同角度使劲。因为哪怕就只有一个人偏离了角度,也会让整个团队陷入困境,难以取胜。
商业组织也是如此,各公司在包括市场份额,资源,人才等方面和同行进行拔河比赛般激烈的竞争。每个职能部门都是绳上的一只手。职能之间的协调不仅仅是抽象的术语,也是真实世界的要求。团队在操作层面就需要协同合作,假如研发部门南辕而生产部门北辙,整个组织就会步履维艰。
领导者身处众多“拔河”比赛中。由于众多因素牵涉着领导者的精力和注意力,专注于“我在创造什么”会有助于领导者有效决策。只有当你作为一个人,一个领导者和一个团队完全清楚“我在创造什么”的答案,整个团队的决策就很清晰。这个关注点就是你的愿景,你对未来的承诺,这些会指引着你的决策,你的关系和你的行为,铺设一条你独特的通往成功的路。
July 2014